2000年,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6架飞机。在试飞过程中,令人担忧的是,有4架飞机接连出现了异常状况。为了尽快查明原因,确保飞行安全,我国专门邀请了俄罗斯的专家团队前来维修和检测。
经过反复检查,这些俄罗斯专家经过详细研判后,断定问题并非简单能解决的故障。他们认为,飞机上新增的零件之间磨合不良,导致了所谓的“计件耦合”问题,这种故障是无法通过维修手段解决的。专家们建议,要靠多次反复试飞,等待零件之间自然磨合,才能消除故障隐患。
面对专家们这样的结论,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。毕竟,带着故障的飞机进行试飞,无异于拿生命冒险。正当众人不知所措之时,一名坐在角落里的普通机务兵突然站了起来,打破了沉默,他说:“让我来试试。”
展开剩余85%这名机务兵是谁?他凭什么认为自己能解决专家都束手无策的问题?他就是芮银超,一个看似普通却充满坚定信念的机务兵。
当俄罗斯专家见他走出来时,流露出轻蔑的神情,说道:“这架飞机是由我们制造的,连我们都查不出故障,你一个普通士兵能行吗?”但芮银超丝毫不被这傲慢的态度影响,拿起工具箱,走进飞机开始逐个部件仔细排查。
在场的士兵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,心中默默祈祷他能成功,而俄罗斯专家们则带着玩笑般的态度,耐心等待他的失败。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细致检查,芮银超出乎所有人意料,竟然发现了问题所在。他否定了专家们关于“新零件需磨合”的说法,断言飞机液压舵机出现了故障,并提出了四条具体的理由支撑自己的判断。
熟悉芮银超的人都知道,他绝不是夸夸其谈,而是真有真本事。芮银超的论述合情合理,令人信服。随后,大家按照他的建议更换了相应的部件。
负责更换部件的人员迅速完成任务,接着又有人驾驶飞机进行试飞。无论是在地面还是空中,所有设备均显示正常,没有再出现任何异常提示。俄罗斯专家看到这一幕,脸上流露出自惭形秽的神色,纷纷对芮银超竖起大拇指,称赞他“真了不起”。
芮银超的表现不仅为中国赢得了荣誉,也获得了领导和战友的高度赞扬。但同时,也有人对他的做法表示异议,认为他没有遵守规定,擅自行动,存在一定的风险。对此,芮银超坦然承认自己有些冒失,并主动写了检讨书,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。
其实,芮银超平时做事一向谨慎细致。即便面对危险,他也总是义无反顾。有一年盛夏,他奉命前往西南某地区随飞机执行任务。那时正值酷暑,烈日当空,酷热几乎让人产生幻觉。
任务进行时,一架飞机准备起飞,突然传来异响。芮银超迅速拿起工具检查,发现是尾梁舱内导线短路引起的故障。尾梁舱空间狭小,光线昏暗,芮银超把手电夹在嘴里,钻进舱内进行维修。
由于空气不流通,加上酷暑难耐,修理过程中他感到胸闷气短。即使身体虚弱,他仍咬牙坚持,完成了维修任务。完成后,战友们察觉不对劲,及时将他拉出,发现他已经中暑严重。芮银超身上的22处伤疤,正是他多年来奋战岗位、负重前行的见证。
正是凭借这种敬业和责任感,芮银超赢得了大家的信赖。每当飞机试飞前,看到他的签名,大家都觉得放心,就像给飞机加了一道坚实的保险。
尽管芮银超凭借多年维修经验练就了一身真本领,但军队规定四期士官服役年限届满必须退伍。芮银超多次送走战友,自己即将面临离开,也感到依依不舍。
他的实力和责任心让许多航空公司纷纷抛出橄榄枝,开出年薪三四十万的优厚待遇,希望他转业就业。这本是极好的选择——既能陪伴家人,又能获得高薪,但芮银超却坚决拒绝了。
他认为部队培养了自己多年,自己也为飞机维修贡献了二十余载,不甘心让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就此中断。坚守初心的他,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故障及排除方法认真整理成册,细致配图,积累了近400条实用经验。
领导获知此事后,将这批资料提交给陆航专家鉴定。专家们赞不绝口,并将这些内容定为陆军航空兵特设专业教材,在全军推广学习。
芮银超付出的无数日日夜夜,战友们都看在眼里,默默敬佩。即使不主动上交,也无人质疑。但芮银超并不自私,他不仅上交经验,还手把手教战友,将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。
他的努力大大缩短了机务兵的培养周期——原本需5年才能合格的训练时间,被缩短了一半。有人不解地问他,既写经验又传授徒弟,难道不怕自己有朝一日“饿死”吗?
芮银超笑着答道:“部队是我的家,我从没觉得自己是外人。部队给了我机会,我回报部队理所当然,不需要讨价还价。”
原计划2005年退伍的芮银超,因为能力突出,部队先后召开两次会议,特设高级士官编制,授予他一级军士长军衔,留在部队继续贡献力量。
直到2019年退休,芮银超累计排查并排除故障隐患超过500起,确保了2000多次飞行的绝对安全,保持了零事故的佳绩。他虽未能成为飞天的空军,却作为空军最坚实的后盾,为国家安全贡献了不可替代的力量,这令他深感自豪。
发布于:天津市辉煌配资-免费配资平台-现货配资网-股民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