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早上7点刚过,张小勤就骑着助动车出门了,50分钟的路程,要在8点钟前赶到位于宝山区高境镇的宝易护理站。她说:“虽然公司没有排我的班,但长假里有好几位护理员休假了,我作为照护主管,主动要求每天值守做机动,哪家的老人临时有需要就去哪家。空下来的时间,我就坐在站里看书学习。”
首届养老本科专业新生张小勤
读懂老人“这本书”
2018年,40岁不到的张小勤从江苏农村来到上海,一头扎进了家政和护理行业。7年里,她收获了上海开放大学首届家政专业本科毕业文凭,还有健康管理、康复理疗、养老照护评估、认知障碍照护、收纳整理、插花等28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。她是202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,被评为2025年全国“百姓学习之星”称号。上周,这位“金牌护理员”又多了一个身份——上海开放大学首届养老本科专业新生。
起初,周围不少人不屑地问她,为老人做做家务还需要读大学?但是,张小勤表示,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,需要护理员耐心翻阅,读懂字里行间的密码,而找到打开密码的钥匙,便是不断地学习。尤其是专业技能的提升更是学无止境,包括了为老服务必备的心理学、营养学、护理学知识,乃至更多的文史哲以及现代科技的常识。 她说:“我曾经服务过一位特别节俭的老人。第一次去她家就发现水槽里放了个面盆,水龙头像打吊针似的往下滴水。家人抱怨说,这是老人的‘发明’,认为既可以储存自来水,而且水表还不会走字,孩子们说破嘴皮劝她不要这样做,但老人依旧我行我素。于是,我真诚地对她说:‘奶奶,一看您就是个特别会过日子的人。我想问问,您家有闲置的水桶吗?一会儿我把洗毛巾的水存起来冲马桶,这样一点也不浪费了。’奶奶非常惊讶,问我为啥要这样做,我笑着回答:‘奶奶,这可不是小气,而是美德。’奶奶一听,脸上立刻露出了找到知音的笑容。那天的服务结束后,我没有着急走,而是拉起了家常,指着水龙头说:‘奶奶,我跟您说个我的小发现哦。水龙头如果总这么一滴一滴地淌水,里面的垫片特别容易坏。我算过一笔账,换个新龙头得花好几十块钱,反而更浪费了。您看,咱们用桶存用过的水,既省了水费又保护了龙头,这才是最‘划算’的办法,您说对不对?’奶奶认真地听着,又想了想,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,亲手关紧了水龙头。因为我用的是她最看重的‘划算’逻辑,才赢得了她的理解与认同。”
看懂老人“晴雨表”
“我陪伴过一位重度抑郁的老人。当聊到《红楼梦》里的一个典故时,他说了上两句,我一下子接出了下两句,老人的脸上瞬间洋溢出笑容,让我放下手头的工作陪他继续聊下去。此后,每次我去他家工作,他都要掐着时间与我聊读书论人生,慢慢地,老人变得健谈和开朗了。我也很开心,平时读过的名著终于派上了用场。同时,这也让我明白,老人不仅需要生活上的照料,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。”
将专业课里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后,张小勤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创的服务方式。她说:“我总结出首次进老人家门要上中下‘三看’。一是看天花板与灯光,光线亮不亮、是不是柔和,有没有刺眼或昏暗的地方;二是看老人的脸色是红润还是苍白、眼神是明亮还是浑浊、神情是安详还是焦虑,还有床头柜上的水杯是否在伸手可及的位置、当天的饭菜动了多少,这些细节都是老人身体状况的‘晴雨表’;三是看地面是否平整干燥、家用电器的接线是否凌乱、拖鞋是否防滑。只用十几秒就能完成的‘三看’,让我迅速掌握了老人的生活环境和身体情况,从而为接下来的护理服务增加安全系数。”
这几天,张小勤在出门前会往手提包里塞进好几本专业书和习题册。“中午空闲时我会抓紧学习,年底前还要去考一张高级公共营养师的证书。倒不是只为了考个证,我越来越发现,大都市里的老人都很注重养生,一日三餐也很讲究营养。只有把知识技能学扎实了,我们才能提高为老服务的质量。”她说。
辉煌配资-免费配资平台-现货配资网-股民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